您好,欢迎访问欧宝娱乐官网入口官方网站!

language
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国防】四川:铸剑与化犁兼融强军与富国合力

来源:欧宝娱乐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23 09:21:33

  四川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大省,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战略部署的英明决策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国防科工局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坚持“富国强军”的大情怀,立足“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大视野,推动“军民深层次地融合”的大变革,融举“犁”与“剑”,合力“央”、“省”、“军”,下大功夫、细功夫、深功夫,抢抓机遇,赢得先机。经过五年的建设,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在单位数量、从业队伍、经济总量和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为支撑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四川省深入领会中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深刻内涵, 正确认识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将之作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制胜之基,作为实现发展与安全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大力发扬老一代军工人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主动承担历史使命,走在时代的前端,左手铸剑,右手执犁,实现两手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四川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格外的重视和全力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多年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军工优势。新时期,四川省作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点省份,将军民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列为全创工作的第一个任务,大胆先行先试,逐渐完备军民融合发展推进机制。重在破除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利益藩篱,推动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瞄准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力争构建军民一体化的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四川省国防科工办不断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建立省级层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架构和工作运行体系;成立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加强对有关市和各相关领域军民融合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编制出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发展规划等,形成了省和市(州)一同推动军民融合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着力完善“三大机制”:一是与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对接机制, 加强汇报沟通,积极争取支持;二是“省、部、军”共同参与的军民融合协调推进机制,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相关部委和军兵种的纽带联系,争取各种改革事项和重点项目支持;三是与央属军工集团等常态化工作协商推进机制,落实工作举措,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充分的发挥各方联动、统筹推进的作用。

  过去五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四川省国防科工办认真研究、大力解决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加快军民深层次地融合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认真研究积极解决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特别是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的流动、融资困难、产业转型等问题,多次组织银企对接会、军民合作协调会。千方百计抓好“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工作,确保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累计实施项目超过1000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全行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从“十一五”末的1280亿元增加到2660亿元,顺利实现了翻番,年均增速达13.7%;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340亿元增加到560亿元,年均增速达12.9%,推动全行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重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实现新突破。过去五年,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先后承担了国家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和保障任务,圆满完成了相关军品的研制及配套任务。各军工单位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攻坚克难,狠抓技术攻关,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时间进度;各民口协作配套单位坚持军品优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各项任务;省市有关部门围绕军工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型号任务,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做到“特事特办、及时高效、后墙不倒”,组织项目建设、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各类协调保障170余次,确保了国家重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一大批重点型号突破关键技术,一大批新型武器完成设计定型,一大批先进装备如期交付部队,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融合才能相互促进,一体方可形成合力。坚持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健全 “民”机制,畅通“民参军”渠道,拓展融合的领域和范围,科学统筹使用国家及全社会的经济、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使战斗力生成获得强大技术支撑,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在国防发展中释放经济活力,“融”得自然顺畅,“合”出优质高效。使军民融合真正成为战斗力和生产力增长的“助推器”,促进战斗力与生产力齐头并进,牵手同行。

  “十二五”期间,省国防工办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加大对军用技术再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支持,搭建一系列资源共享和转化平台,加大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力度,大力推进前沿科学技术创新,全行业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以及国家部委、军队科研项目等多项,承担省政府科研、产业化项目1000多项,获得省财政资金支持超过10亿元。

  五年来,全行业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80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6000多项、发明专利3000多项,全行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继续保持20%以上年增长。国产大飞机、无人机、大型航空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已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推进发展。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信息安全等产业已列入全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加速培育。目前,全行业已建成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国防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132个,产学研联盟(合作团队)600多个,14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紧紧抓住国企深化改革契机,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务实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改革重组,不断加快上市融资步伐,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全省取得“双证”的单位从123家增加到203家,承担国防科研生产、军贸任务和服务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已超过500家。加快军民结合型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累计培育500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4家,实施股份制改造企业及上市企业从“十一五”末的10家增加到49家,涉军单位产权主体多元化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军品配套及装备动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四川省牢牢把握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敢于迎风破浪,勇于开拓创新,全方面推进军民融合重大改革试点,不断探索适合四川军工大省的发展路径与模式,大胆推进重大试验改革,初步构建军民互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强化产业支撑,全面落实重大战略合作,创造多项“全国第一”,军民融合试点工作正朝着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强劲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在推动“民参军”机制创新、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提升信息共享程度、探索军工企业股权多元化模式、创新军民融合财税金融支持方式、推动军用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推进军工重大设备设施开放共享、开展军地前沿科技协同创新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的改革成果。特别是探索以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为核心,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公司发展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模式,得到总理的高度评价。

  近五年来,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丰厚。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处于全国领头羊。在多个市(州)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一批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和军民融合创新成长型企业正在培育形成,全国首个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首个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揭牌成立,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规模为100亿元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军民融合产业已成为四川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四川率先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和12家中央军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建立对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打造创新高地、加强政策扶持、开展规划对接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部分中央军工集团已将军民融合重大产业项目落在四川,相继在川布局了核动力研发基地、航天批生产基地、航空发动机试验验证基地、空气动力研究试验新基地、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中物院科学技术创新基地等10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一大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

  目前,四川全省范围的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已全面启动。民口军品配套范围已覆盖核、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等所有的领域,配套能力持续增强,配套规模逐步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多个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关键配套产品研制生产能力,提升了武器装备自主研制水平和供给保障能力,为 “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重大专项任务顺利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五年的敢为人先,五年的攻坚破难,五年的生动实践,让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在改革创新求变、军民深层次地融合的试验中,整体推进,大幅跨越,成绩斐然,初步探索出一条四川模式、四川道路。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炼升华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对持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根本保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中央对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防科工局的各项工作部署,自觉用中央的指示精神来统一思想,用上级的安排部署来指挥行动,为工作指明正确方向,提供航标遵循。实践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做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深化改革,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处于改革深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红利逐步释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与全方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军民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为核心,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全面做好四川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不断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源泉。

  (三)坚持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将科学技术创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是建设世界科学技术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注重提升科技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力弘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在军工文化中融入时代的内涵,大力营造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下功夫培养创新创造人才,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为国防科技工业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实智力支撑。

  (四)坚持依法行政,是提升管理效能的有利手段。“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成者,无有也。”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才能确保事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高效。我们注重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制订规范的工作程序,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不断规范行业管理,强化法治保障,营造良好保军环境,以有效的管理确保在川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顺利实施。

  (五)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带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法宝。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党委始终注重加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作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优势;把党的工作优势,转化为军民深层次地融合优势。

  昨日写功绩,未来尤可期。四川国防科工办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重要指示精神,担当起国家赋予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使命,抓住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努力把四川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国防军工战略基地、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军地优势资源共享转化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先导区、军民融合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国内销售部

电话: 18052257966 / +86-516-87870583

传真: +86-516-87870519

E-mail: xunong_wangjingfu@163.com

地址: 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工业园

立即订购